紅色玻璃特性
牌 號
|
厚度
(mm) |
A[2856k]
|
D65
|
化學穩(wěn)定性
|
ND
|
α×10-7
(/℃) |
Tg
(℃) |
Ts
(℃) |
S
|
|||||
x
|
y
|
Y
|
x
|
y
|
Y
|
DA
|
DW
|
|||||||
HB1
|
2
|
0.457
|
0.403
|
74.4
|
0.319
|
0.325
|
73.2
|
|
|
1.673
|
|
|
|
4.09
|
HB3
|
2
|
0.642
|
0.337
|
16.6
|
0.578
|
0.324
|
11.1
|
|
|
1.604
|
102
|
577
|
638
|
3.37
|
HB5
|
2
|
0.401
|
0.133
|
0.2
|
0.204
|
0.039
|
0.2
|
2
|
2
|
1.591
|
|
|
|
3.26
|
HB6
|
2
|
0.569
|
0.365
|
1.4
|
0.403
|
0.251
|
1.0
|
3
|
3
|
紅色玻璃技術要求
牌 號
|
厚 度(mm)
|
405
(nm) |
420
(nm) |
436
(nm) |
510
(nm) |
530
(nm) |
570
(nm) |
650
(nm) |
680
(nm) |
700
(nm) |
*HB1
|
2
|
|
74.3~80.7
|
|
57.9~71.3
|
|
63.5~74.7
|
|
≥76.4
|
|
HB3
|
2
|
|
|
440
1.0-9.0
|
|
≤0.9
|
|
45.0~70.0
|
|
|
*HB5
|
2
|
≥35.7
|
|
≤7.1
|
|
|
|
|
|
|
HB6
|
2
|
|
|
|
|
|
590
0.8-2.0
|
640
1.1-2.5
|
|
2.1~4.8
|
光學玻璃是指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,并能改變紫外、可見或紅外光的相對光譜分布的玻璃。光學玻璃可用于制造光學儀器中的透鏡、棱鏡、反射鏡及窗口等。由光學玻璃構成的部件是光學儀器中的關鍵性元件。傳輸光線的非晶態(tài)(玻璃態(tài))光介質(zhì)材料??捎靡宰龀衫忡R、透鏡、濾光片等各種光學元件,光線通過后可改變傳播方向、位相及強度等。根據(jù)不同的要求,可把光學玻璃分為三大類:
①無色光學玻璃——在可見及近紅外相當寬廣波段內(nèi)幾乎是全透明的,是使用量較大的光學玻璃。按折射率和色散的不同有上百個牌號,可分為兩個品種,即冕牌光學玻璃(以K代表)和火石光學玻璃(以F代表)。冕牌玻璃是硼硅酸鹽玻璃,加入氧化鋁后成為火石玻璃。二者的主要區(qū)別是火石玻璃的折射率和色散都較大,因而光譜元件多用它制造。
②耐輻射光學玻璃——具有無色光學玻璃的各項性質(zhì),并能在放射性照射下基本不改變性能。用于受γ輻照的光學儀器,其品種及牌號與無色光學玻璃相同。其化學成分是在無色光學玻璃的基礎上,添加少量二氧化鈰來消除高能輻射在玻璃中形成的色心,使這種玻璃在受輻照后光吸收變化很小。
③有色光學玻璃——對某些波長的光具有特定吸收或透射性能。亦稱濾光玻璃,有百余個品種。顏色濾光片對某些顏色能選擇吸收,中性濾光片對所有波長的光的吸收相同,只是減低光束強度而不改變其顏色。干涉濾光片則是根據(jù)光的干涉原理,將不需要的顏色反射掉而不是吸收。
生產(chǎn)光學玻璃的原料是一些氧化物、氫氧化物、硝酸鹽和碳酸鹽,并根據(jù)配方的要求,引入磷酸鹽或氟化物。為了保證玻璃的透明度,必須嚴格控制著色雜質(zhì)的含量,如鐵、鉻、銅、錳、鈷、鎳等。配料時要求準確稱量、均勻混合。主要的生產(chǎn)過程是熔煉、成型、退火和檢驗。
熔煉 有單坩堝間歇熔煉法和池窯(見窯)連續(xù)熔煉法。單坩堝熔煉法又可分為粘土坩堝熔煉法和鉑坩堝熔煉法。不論采用何種熔煉方式均需用攪拌器攪拌,并嚴格控制溫度和攪拌,使玻璃液達到高度均勻。
成型 光學玻璃的成型法有古典破堝法、滾壓法和澆注法,但目前越來越廣泛地采用漏料成型(用單坩堝或連熔流出料液),能直接拉棒或滴料壓型或漏料成型大尺寸的毛坯,提高料滴利用率和成品率。
退火 為了較大限度地消除玻璃的內(nèi)應力,提高光學均勻性,必須制定嚴格的退火制度,進行精密退火。
檢驗 測定的指標有:光學常數(shù)、光學均勻度、應力雙折射、條紋、氣泡等。